热门关键词:
18663250826
分流歧视,是指在一定分流比条件下,不同样品组分的实际分流比与原来设定(或测定)的分流比是不同的,这就会造成进入气相色谱仪色谱柱的样品组成与原来的样品组成有差异,从而影响定量分析的准确度。在分流进样中,常常存在分流歧视。
影响气相色谱仪分流歧视的主要原因有:
a.样品组分的 不均匀汽化,以及汽化后的汽化状态差异。
由于样品中各组分的极性、沸点不同,因而汽化速度不同。由于气相色谱仪汽化室里的样品随载气流动,且样品从汽化室进入色谱柱的时间很短(以秒计),汽化速度不同,除了导致不同样品组分进入色谱柱时间不同外,不同组分进入色谱柱的汽化状态可能不完全一样。考察相对汽化快的组分与汽化慢的组分在分流口位置的组分浓度,汽化快的样品组分浓度相对偏小;且一般分流流量远大于进入柱内流量,汽化慢、汽化不太完全的组分,可能多从分流口流掉。
b.不同样品组分在载气中的扩散速度不同。
气相色谱仪汽化温度的设置,衬管的选择,样品组分的分子大小不同、极性差异、粘度不同,以及样品汽化时的蒸汽膨胀因子差异,都影响扩散速度。在合适的汽化温度和衬管结构前提下,分子体积小、粘度小、蒸汽膨胀因子大的组分,扩散速度较快。 扩散慢的组分比扩散快的组分在分流口位置的浓度大,可能多从分流口分掉。
c.分流比的大小,也影响分流歧视。
不分流,就没有分流歧视;对于同样的样品,分流越大,越有可能造成分流歧视。